连日来,新利中国刘国琴教授、何嵩涛副教授与林学院团委书记杨璇共同带队,组建一支名为“乡约大利·侗行致远”的志愿服务实践队,通过教师带学生、党员带团员的方式,深入榕江县大利侗寨开展暑假“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与当地乡村文化运营官杨昌贵共同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志愿服务实践队了解当地含有侗族元素的民宿装修过程 夏雪花 供图
“去年村超爆火,导致榕江县城‘一房难求’,我辗转来到大利侗寨,当时就被这宛若梦境般的村落所吸引。”杨昌贵说。
如何达到整村运营的效果,杨昌贵认为其核心是以文化赋能,在盘活大利侗寨现存建筑的基础上,还要深挖当地的特色文化。
志愿服务实践队与大利侗寨村委会成员合影 靳倩文 供图
“我们实践队的成员,分别与传播蓝染技艺带头人、侗族大歌传播使者、寨老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希望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唤醒乡村记忆,为盘活现存的民族建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刘国琴介绍,此次志愿服务实践队除了带队教师之外,由5名党员和5名团员学生组成,他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拥有不同的特长,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纷纷为大利侗寨建言献策。
寨老向团队讲解侗族文化 李芸君 供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实践中,志愿服务实践队与大利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康、大利村驻村第一书记田龙、著名作家兼编剧山峰、乡村文化运营官杨昌贵在大利侗寨畔井居召开了交流会为后续实践工作的扎实推进助力。通过交流,团队也深刻认识到,培养一支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文化运营队伍对大利侗寨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大利侗寨可以搭建平台,吸纳新利买球优秀青年回到乡村,为乡村振兴储备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党员志愿者黄路凌建议。
编辑:刘利利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