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至14日,由新利中国吴攀教授牵头承担的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地下河走向物理化学探测及数字地图绘制技术集成与应用”阶段性成果总结与技术培训会在遵义举行。省内外相关领域230余人参加此次技术交流与培训会。
培训会现场
据介绍,该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有机耦合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示踪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结合现代数字化绘图技术,实现三维地质精细建模与地下水流场可视化。同时,形成的技术体系可快速提供地下水动态、精细、全信息的视图,在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点位精准识别和运移路径精细刻画等方面实现突破,为提升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精度与效度提供科技支撑。
技术交流与培训会现场,项目主持和参与单位从项目推进情况、岩溶通道精细勘察技术、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与成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汇报与交流,结合各示范场地专项勘察与通道可视化实践,全面展示岩溶通道综合勘察技术与可视化创新技术转化应用要点。
期间,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项目参与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队)在遵义市坪桥实施的地下河系统污染精细勘察与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对示范工程地下河精细勘察、地下水污染精准防控技术模式等推广应用进行了现场技术交流。
现场观摩
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在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和湖北省宜昌市等地开展了成果转化工程示范,支撑相关项目6个,项目经费超5000万元。该项目结题时预期支撑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项目经费超1.0 亿,减少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 2.0 亿元以上。
编辑:吴燕燕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