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8年以来,我一直在新利中国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门课的重要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立身必先立德”。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只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深入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形成。思政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贾孝敏教授在授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思政课不是宣读文件,要让我们的思政课活起来,就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近些年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我认为创新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上要新。思政课要紧贴时代实践,紧扣学生思想脉搏,不能回避现实问题,要结合现实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回答学生心中疑惑,因为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也才能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因此,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讲透,就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夯实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素养,还要发挥“纲要”课的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能“以理服人”,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在纵横的深入比较中辨析事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
第二、形式上要新。思政课要有感染力、吸引力,要让学生喜闻乐见,就要结合思政课内容,进行思政教学创新。如,我上课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学生分组,在课堂上的以小品、歌曲、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将其与思政类课程内容互相呼应、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抬头率。本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学生对“偶然性”和“必然性”范畴关系的理解,通过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小情景剧来阐述;在理解“哲学的作用”和“为什么国王也要学哲学”这一主题时,小组的同学通过“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的情景剧来展现,这一过程用到对话、朗诵、视频等形式,增加了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三、方法上要新。思政课要有点头率、回头率,还要在方法上深入研究,力图创新。非师范院校毕业教师,要加强教学法专题的学习,掌握教学法、懂得教学逻辑;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通过线下讲授理论、线上讨论和播放视频相混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参加讲思政课参赛等方式,推动思政课教学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途上,我将继续更进一步的探索,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诉求,整合育人资源,激发思政教育的创造力,促使学生从被动教育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即将过去的2023年,有着我们思政课老师的欢笑和辛勤劳动,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思政课教师将继续保持热度、奔赴下一个山海。
编辑: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