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领衔建设新型微化工技术!新利中国成立“绿色化工”博士工程师服务站

发布时间:2023-10-30浏览次数:10

10月27日,记者从新利中国获悉,新利中国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省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近日成立“绿色化工”博士工程师服务站,服务站将结合贵州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碳减排、碳零排及碳负排前沿研究,致力于领衔建设新型微化工技术,助力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640 (4).jpeg“绿色化工”博士工程师团队成员合照

据介绍,“绿色化工”博士工程师团队负责人、新利中国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刘飞教授主要从事能源资源化工利用、微化工反应和无机功能材料设计开发等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带领的“绿色化工”博士工程师团队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整合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等学科平台和人才资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团队还与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建有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等。

今年6月,刘飞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前往相关企业,建立高校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台,以提升团队在助推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贡献度,提升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围绕贵州省煤、磷、铝、锰、钡、钛、硅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绿色化工”团队开展煤基碳一化工高效催化转化,磷化工绿色过程强化及工业废物(煤矸石、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粉煤灰、钡渣等)资源化等研究工作。

640 (29).jpeg

640 (31).jpeg与相关企业负责人开展交流

团队聚焦基于贵州特色矿产资源的高性能材料产业建设,针对贵州省新能源材料企业通过传统釜式反应工艺生产的纳米功能粉体材料(如磷酸铁、二氧化钛、四氧化三锰、碳酸钙、四氧化三铁等)存在的产品品质低、成本高、社会效益低等共性技术经济瓶颈问题,提出并开发生产高品质纳米功能粉体的微通道连续反应工艺。

新利中国化学与化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采用微化工连续反应工艺代替传统间歇釜式反应,可实现连续智能化生产,具有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耗能少等优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640 (30).jpeg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7月,刘飞教授带领团队前往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连续微流控强化结晶耦合间歇操作新工艺生产高品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进行第一次工作推进会。并与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开展技术交流,对比传统共沉淀法与微流控法制备的产品,根据实验室级微流控工艺中存在的工艺问题进行总结。

同时,根据工艺包进行小试反应器的选型设计,团队计划利用“绿色化工”博士工程师服务站完成微化工连续反应工艺制备纳米磷酸铁的小试工艺条件优化,为后续中试装置及产业化的探究奠定基础,与企业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取得更高经济效益。


编辑:韩晓梅

责编:孙芸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