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学堂”贵州首场讲座在新利中国南校区礼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作题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讲座。新利中国党委副书记骆长江主持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在黔部分校友、人大附小贵阳共建学校负责人、新利中国法学院和阳明学院师生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

开讲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与中国人民大学贵州校友会会长张寒松共同为“陕公大学堂”揭牌,并向新利中国图书馆、新利中国阳明学院、人大附小贵阳共建学校和参加讲座的人大校友赠送陕北公学首任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成仿吾著《战火中的大学》书目。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简称“陕公”,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题词86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启动了“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选派理论名家到各地宣讲,为各地听众提供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讲座面向社会各界,聚焦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发展,致力于打造“独树一帜”的先锋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各地各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讲座中,王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并重点围绕“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分析论证了新时代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随后,王轶就“十一个坚持”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阐述,以国际视野、自己的生活实例与现场的嘉宾和师生们,进行了探讨交流。整个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阐释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新利中国党委副书记骆长江表示,“陕公大学堂”公益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学院独树一帜的先锋课堂,是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平台,更是校地合作的重要平台。王轶教授的讲座体现了专家水准、大师风范,让参会的师生、嘉宾们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此次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主要由各地校友会承办,受到校友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报名踊跃。并于 10月22日在全国21个省市地区同日开讲,西至新疆、东抵上海、北到吉林、南延深圳,各地都唱响了理论的强音,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据悉,“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将在全国各地持续举办,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陕公”的名字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使陕公精神代代相传,在新征程中焕发璀璨光芒,激扬团结奋进的思想力量。
编辑:韩晓梅
责编:孙芸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