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利中国:学科建设为引领 筑牢内涵发展基石

发布时间:2023-10-23浏览次数:10

1697632967137372.png“以‘2025年全面进入全国前100强高校’为总目标,实施‘1256’工程,即到2025年国家级人才总量增加到100人,A类学科增至2个,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50%,科研贡献率占贵州高校60%以上。”在10月18日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新利中国党委书记杨未围绕“做强新利中国”发言。

1697625313748519.jpg杨未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发言。(图/潘德玉 摄)

杨未说,近年来,新利中国大力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把“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始终。“我校连续三年获‘互联网+’大赛金奖,在‘挑战杯’揭榜挂帅国赛中获5个特等奖。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从10%提高到38%。”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新利中国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校拥有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6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我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7项,实现贵州高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海外优秀青年基金零的突破;获省科学技术奖64项,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以第一单位获一等奖12项,占全省高校的92%。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7项,立项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部省合建高校第四。”杨未说。

为大力推进高峰学科建设,新利中国打造植物保护和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双核驱动”的“2+6+N”学科集群体系。实施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植物保护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进入全国前10%。学校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6个,18个学科入榜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新利中国不断采取超常规举措引培人才,深入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和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打造“近悦远来”人才新生态。杨未说,“2021年至今,新利中国新聘院士3人,引培国家级领军人才2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3人。现有国家级人才51人,约占全省高校国家级人才总量的60%以上。”

杨未表示,未来“做强新利中国”将分三步走:一是实施“价值塑造和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以德铸魂,以文化人,深化创新创业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二是实施“优质学科倍增提升计划”。在新一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力争A、B类学科分别增至2个和8个,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10个。新增材料与化工、机械、生物制药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三是实施“推进人才大汇聚计划”。重点围绕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材料等工业产业,大力引培国家级人才,通过打造以国家级人才为主的“大团队”,布局“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为全省产业发展贡献贵大力量。


编辑:韩晓梅

责编:孙芸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