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首届贵州科技节】推进贵州生态治理污染防治领域高质量发展 首届贵州科技节·前沿科技高端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3-08-17浏览次数:10

8月5日,“首届贵州科技节·前沿科技高端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行’”在新利中国举行。本次论坛以“生态治理·污染防治”为主题,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新利中国承办。省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IMG_256会议现场(摄影:李柏锋)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石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利中国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马克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新利中国副校长周少奇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IMG_257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摄影:李柏锋)


“美丽中国建设的四个重要领域中,关键是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两大关键问题则是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观测核心技术需求紧迫。” 在做“大气环境超光谱检测技术进展”的主旨演讲中,刘文清提到,环境根本好转的本质特征是人、物、自然和谐共生,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核心标志是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这些需要通过长期监测、卫星遥感、外场研究三方面入手构建多平台智慧大气环境观测系统,多维度、多要素、多技术地监测探究大气环境。刘文清还对包括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技术、大气环境超光谱立体监测技术等新兴的监测技术做了介绍。

IMG_258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石碧教授(摄影:李柏锋)

石碧院士围绕“发展大宗生物质材料制造技术的意义及途径”做了主旨演讲。他认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并介绍了当下国际发展动态,他对“生物质结构材料绿色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简洁明了的概括,该趋势当下的重点任务主要为发展高强高韧、高稳定性生物质结构材料绿色制造技术、功能化多用途生物质结构材料绿色制造技术和生物质材料的循环利用。

IMG_259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利中国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马克俭(摄影:李柏锋)

在做“建筑工程‘生态治理·污染防治’几项措施”的主旨演讲中,马克俭院士以潍坊体校、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西宁市劳动大厦等多个项目为例,生动展现了“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用料省、自重小等特点,及在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乐观前景。“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料、最少的土地资源盖出了好房子。”马克俭说,对于磷石膏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马克俭也做了介绍。磷石膏本身就是工业废料,化废为宝涉及到技术创新,“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把科学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马克俭说。

IMG_260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新利中国副校长周少奇教授(摄影:李柏锋)

周少奇在做“喀斯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主旨演讲时对农村污染种类、污染技术需求特点、科技创新链条的阶段性发展作了详尽的介绍,并以兴义市万峰林、乌当区罗广村、剑河县南高村等地为例,介绍自己和团队正在研发的“村组级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周少奇说,该技术目前应用效果比较不错,希望能在新利买球地方得到推广,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助力。

在论坛最后,参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开展充分交流发言。

IMG_261认真听讲的观众(摄影:李柏锋)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围绕科技入黔工作,在此次科技节期间,组织实施“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院士专家们将分别奔赴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论坛开展现场调研、技术指导、交流座谈、学术演讲等活动,深化与相关领域单位的合作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为高校科研院所发展提供学术指导,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等。“首届贵州科技节·前沿科技高端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行’”正是其中之一,据介绍,此次活动不仅限于首届贵州科技节期间。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将把“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对贵州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将适时组织“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搭建起一个贵州与院士交流的重要平台。


编辑:韩晓梅

责编:孙芸

编审:杨楠